脑动脉瘤对人的健康有严重的潜在危机,香港人口中约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六的人有此隐患,其成因估计是与高血压、血管硬化或遗传致令血管壁变弱有关。动脉瘤破裂是脑出血的原因之一,可引致严重残障、昏迷或死亡(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四十五)。每个脑动脉瘤破裂的机率,是每年百分之一点三,尽管看似不大,但对患者来说,已足以令他们提心吊胆。在整体人口中,每十万人就有十点五人会出现脑动脉瘤破裂。
传统治疗脑动脉瘤的方法,是以手术夹从外夹闭动脉瘤颈部,但这种开脑手术有很大风险;另一种治疗方法是以弹簧圈经血管栓塞动脉瘤,虽然创伤性低,但应用在「梭型」的动脉瘤并不太可行。如果动脉瘤的体积大以致覆盖血管主干,或瘤颈宽阔,更需要配合辅助性支架,以固定弹簧圈位置。即使治疗成功,复发的机会亦高达百分之十五(有辅助支架)至百分之十七(无辅助支架)。
中大透视微创治疗基本临床科学中心与本港七所医院,在中心总监兼中大影像及介入放射学系教授余俊豪带领下,完成亚洲首个以「植入式扰流器」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研究,发现这是对付此隐患的一种安全有效疗法。
以植入式扰流器治疗脑动脉瘤是医学界一大突破。扰流器是一个由细密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管状装置,以导线和导管引导,从皮肤经血管植入有动脉瘤病变的血管主干内腔部份,属于透视微创治疗。扰流器放置后,会改变血流方向,从而阻断血液流入动脉瘤,使之最终萎缩。这疗法可应用于各种形状的动脉瘤,并且不会影响其周边血管。
余教授说:「植入式扰流器证明能有效治疗亚洲人的脑动脉瘤,对身为医生的我来说是天大喜讯,因为我们现在有了可靠的工具治疗此症。出现动脉瘤的那段血管,基本上会重新建构成新的血管,因为扰流器表面会被新的一层血管内皮细胞完全覆盖,成为这条新血管的一部分。在我看来,植入式扰流器是对付脑动脉瘤几近完美的疗法。」
有关研究在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进行,涉及一百四十三名病人和一百七十八个动脉瘤。研究发现扰流器能有效治疗体积较大、瘤颈较宽、梭型、涉及血管分支和经弹簧圈栓塞后复发的动脉瘤。虽然以此疗法,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全闭塞动脉瘤,但以这种疗法闭塞的动脉瘤至今没有复发,治疗导致病人血管分支闭塞或狭窄的情况极少。
中大建议医学界采用植入式扰流器为脑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。研究结果已于2012年12月刊载于放射科权威期刊《放射学》。如能在脑动脉瘤破裂前及早发现,并以植入式扰流器治疗,每年香港有数百人可以因而保住性命。余教授说:「这种科技还能改进,如果扰流器的物料能加强内皮化,就能缩短完全闭塞动脉瘤的时间,在完全内皮化后,还可在人体内分解和吸收。」
社交网路书签